牵动港穗两地力量捐资助学——原中山大学人事处处长罗畹华采访记
罗畹华,原中山大学人事处处长、离休干部。她高中时代曾就读于香港香岛中学,这是一间著名的进步学校,在该校就读的学生,多数人家庭环境比较清贫。1951年高中毕业后,向往解放后的祖国,大多数人回国参加工作或报考大学,那时读大学不用交学费,贫困学生还可以得到助学金。他们不仅把国家和党的培养教育铭记于心,还长期保持深厚的同窗之情,经常聚会。
2004年底在香港的一次聚会上,有同学倡议,希望发挥余热,晚年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好事实事。他们提出积极的愿望:大家都年过70岁,虽然没有富人,但大多数人生活过得去,没有很多后顾之忧。在自愿原则下,量力而为捐资兴建希望学校,帮助国内贫困地区的孩子能有学校读书,使他们健康成长。在同学们的热情响应中立即成立港穗筹备组,推选出五人为筹备组成员,罗畹华是其中之一。她负责内地同学的联络和筹款工作,4名在香港成员负责香港地区和海外同学的筹款工作。他们还与在香港一间有信誉的慈善机构联络,请他们协助在内地选择捐资对象,筹备组成员去实地考察,确认符合条件后才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。
罗畹华和几位执著认真的老人家,为提高捐赠的有效性,就这样一丝不苟地做事,十分注重并善于充分依靠各方力量。
在内地启动和进行捐款,工作相当繁琐,要核对捐赠人的名单及相关资料、到银行开办专门帐户、有时一天往返多次。他们不厌其烦地、十分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不可或缺的锁碎事情。要知道,罗畹华的身体并不强壮,老年性的腿骨疾病使她走路都不轻松,其间不免跌跤也在所不惜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几年来在港穗筹备组的精心筹划下,71名同学(香港36人,内地35人)共捐款63万元,而其中42万元是由香港两位同学捐出的。
这些款项先后落实给三间学校:广东紫金县凤安镇新建一座“香岛中学第五届校友希望学校”、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(彭德怀元帅故乡)“景泉中学德怀综合楼”的重建、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蒙村乡新建“香岛碑头小学”。期间,港穗两地同学热情不减,余额不足就继续再捐。使这三间学校沐浴在港穗两地71位老人家的爱心、关怀、辛劳和汗水中。
对国家、对党、对人民的满腔热情,是没有终点的,不满足于上述成绩,像罗畹华这样的爱心老人,依然在努力。他们将剩余的3万多元,捐给广西民族学院资助15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和华南农业大学2名贫困学生四年的学费。被资助的学生深受感动,有的加入到了学校的义工团,利用寒暑假到贵州义教。
不图回报的爱心老人们,却得到最珍贵的回报——上述三间捐资学校建成后,当地都会通知筹备组;几位筹备组成员联络数十位捐赠者(最多时达50余人)自费从各地集体前往当地,参加落成典礼、参观校园并看望孩子们。当他们看到几百个贫困的农家孩子,告别低矮潮湿、光线昏暗、墙体开裂的学校危房,转到宽敞通风、光线明亮、设备较齐备的新校舍上课,此时的罗畹华和她的爱心伙伴们,欣慰之情难以言表!6年的忙碌、艰辛与疲累,就是为了这些孩子的今天与未来,值得呀!
罗畹华对国家的培养教育铭记于心,又将对国家、对党、对人民的满腔热情,倾注在捐资助学的好事与实事中。尽管走进走出这些校舍的学生,不一定都会记得曾经给予他们如此关爱的老人们,但港穗两地爱心使者的奉献将永远镌刻在这些学校的教学楼中,港穗两地的长者所发挥的余热,将永远温暖着跳跃在校园内外的下一代。